孙武

孙武

先秦

  • 《孙子兵法》

    孙武        《孙子兵法》又称《吴孙子兵法》、《孙子》、《孙武兵法》,孙武撰。孙武,字长卿,春秋末期齐国人,从齐国流亡到吴国,辅助吴王经国治军,显名诸侯,被尊为“兵圣”。《孙子兵法》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和“古代第一兵书”。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,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。

      《孙子兵法》是现存最早的兵书,历来备受推崇,研习者辈出。凡十三篇,每篇皆以“孙子曰”开头,按专题论说,有中心,有层次,逻辑严谨,语言简练,文风质朴,善用排比铺陈叙说,比喻生动具体,如写军队的行动:“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,难知如阴,动如雷震”(《军争篇》),既贴切又形象,且音韵铿锵,气势不凡,故刘勰称“孙武兵经,辞如珠玉”(《文心雕龙·程器》)。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,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。
      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《孙子兵法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 ,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,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,举凡战前之准备,策略之运用,作战之布署,敌情之研判等,无不详加说明,巨细靡遗,周严完备,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,二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,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毛泽东对《孙子兵法》推崇备至,而孙子所主张的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“武德”。
      该书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为1972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汉墓竹书《孙子兵法》,惜为残简,不能窥其全貌,经汉简专家整理小组整理,于197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。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南宋孝宗、光宗年间的《十一家注孙子》本;又有《武经七书》本《孙子》,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印。其注本以曹操注最早,《平津馆丛书》所收影宋本《孙吴司马法》中有《魏武帝孙子》。此后注家颇多,如清孙星衍的《孙子十家注》、朱墉的《武经七书·汇解》、夏振翼的《武经体注大全会解·孙子》,近人杨炳安的《孙子会笺》,今人吴九龙的《孙子校释》、吴如嵩的《孙子兵法新论》等。
      以下是《孙子兵法》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:
      一、战略运筹(第一篇至第三篇):
      第一篇《始计篇》
      讲的是庙算,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,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,并制订作战计划。《始计篇》也简称《计篇》,是《孙子兵法》的第一篇,“计”本义是计算、估计,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。作为《孙子兵法》的首篇,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,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、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、分析和研究,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,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。其中,“慎战”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,“五事七计”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,“兵者,诡道也”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,运用智谋。“慎战”、“五事七计”、“诡道十二术”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,属“庙算”的具体内容。
      第二篇《作战篇》
     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,胜敌益强。“作”是“制造”“兴起”之意。“作战”这里不是指战争,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,属于“未战而庙算”的范畴。本篇继《计篇》之后,在“慎战论”思想的指导下,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,战争依赖于经济,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。
      第三篇《谋攻篇》
     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,即不专用武力,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。
      二、作战指挥(第四篇至第六篇):
      第四篇《军形篇》
      讲的是具有客观、稳定、易见等性质的因素,如战斗力的强弱、战争的物质准备。
      第五篇《兵势篇》
      讲的是指主观、易变、带有偶然性的因素,如兵力的配置、士气的勇怯。
      第六篇《虚实篇》
     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、包围迂回,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,以多胜少。
      三、战场机变(第七篇至第九篇):
      第七篇《军争篇》
      讲的是如何“以迂为直”、“以患为利”,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。
      第八篇《九变篇》
     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。
      第九篇《行军篇》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。
      四、军事地理(第十篇至第十一篇):
      第十篇《地形篇》
     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。
      第十一篇《九地篇》
      讲的是依“主客”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。
      五、特殊战法(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):
      第十二篇《火攻篇》
     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“慎战”思想。
      第十三篇《用间篇》
     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。
     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,内容也很有哲理性,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。
      《孙武传》




    成书过程




     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,适逢公子光政变。公子光即位后,伍子胥听说其才能,向吴王推荐。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,获得重用。
      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:“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,图九卷”。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;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。晚至唐代,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,其中十三篇为上卷,还有中下二卷。注家杜牧认为,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;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,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,是由孙武草创,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。



    [图书]
1163 人气
0 喜欢
1 作品
0 句子

扫码关注小程序

微信搜索 麦子古诗歌

温馨提示:本页面内容信息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学习,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侵权有质疑,请向我们反馈